當前位置:>首頁 >鯨派網公告>阿里、京東紛紛下注的社區團購,到底是個啥?
阿里、京東紛紛下注的社區團購,到底是個啥?

一夜之間,「社區團購」突然爆火。不到半年的時間,美團、拼多多、阿里、京東都擠進了這個賽道。但是社區團購,到底是干啥,易師兄采訪了一圈周圍的師兄妹,發現沒幾個人說得清楚。

作為一個熱衷吃瓜的電商人,最近這么如火如荼地事情,易師兄怎么能夠不知道呢!那么,社區團購究竟是什么?

社區團購到底是啥?

相信不少人一開始都會把社區團購和買菜 APP混為一談,因為兩者提供給消費者的貨物差不多,初期都是以蔬菜、肉和水果為主,后期也有米面、糧油、紙巾等廚房生活用品。

剛開始都是一些爆款產品,總體上價格比超市和菜場便宜 10% 到 20% 左右。等易師兄稍微研究了一下,發現兩者還是有不少區別的。

簡單來說,社區團購就是小區的居民,通過團長建立的微信群或者發出的小程序拼團下單。平臺收到訂單后進行發貨,居民第二天再到團長的店里(自提點)去取貨。

買菜 APP 則是變相的外賣,用戶通過APP下單,由外賣小哥在 1 小時內配送到家。

易師兄總結了一下,社區團購和買菜 APP 的差別主要有以下三點:

1
目標人群不同

目前,絕大部分社區團購都是從四五線城市做起,社區團購的主要消費人群也是在二三線及以下的城市,有三四十歲的家庭主婦,也有五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。這些消費人群的特征一般收入有限,比較在意價格。

而買菜 APP的主要消費人群集中在一二線城市,一般是收入較高、對價格不敏感的上班族。他們習慣在手機上買水果和蔬菜,很快就能送到家門口,就圖一個方便。

總而言之,買菜 APP以個人為單位,做的是個人的的高端市場的生意;社區團購以一群人為單位,追求的是一種團體的下沉市場的生意,市場規模更大。

2
團長是誰?

團長通常是小區附近的商家,例如小賣部、洗衣店、小餐館的店主,還有一些小區里的家庭主婦。

而社區團購的團長是由平臺考察招募,負責以小區為單位建立微信群,拉小區或附近的居民進群下單,再提供提貨點,方便居民過來自提。

目前,團長的收入主要是根據銷售額返點提成,返傭比例大多在 10% 左右,一個團長一個月平均能賺 4、5000 塊的兼職收入。

3
交易場景不同

社區團購的交易一般發生在微信群。由團長向大家推送商品的小程序或 H5 鏈接,大家在微信內部直接拼團下單,第二天再到團長的店里提貨。

因為團長通常是自己小區門口的商家,大家對他有一定的信任基礎,這個拼團的過程中就帶有了社交元素。相當于除了拼團買菜,大家平時還可以在群里嘮嘮家常。

而通過APP買菜,消費者只需要在 APP里直接下單就可以了,整個過程更簡單也更獨立。

社區團購,怎么就火了?

那么,社區團購到底有什么優勢,為什么今年突然這么火,各大電商巨頭都紛紛下場了呢?

1
貨物成本控制

社區團購采取的是預售模式,不同于生鮮電商的前置倉模式。前置倉模式,需要生鮮電商提前在前置倉囤貨,賣不出去的生鮮食品就不可避免的成了損耗。

預售模式是先有訂單,有具體的產品數量,平臺再定量進行配貨,就能減少大部分的產品損耗。這樣一來,平臺也不用墊付資金,只需要很少的現金流儲備,從而降低了經營難度。

2
配送成本減少

生鮮電商是 1 對 1 的配送模式,送貨員需要把貨送到客戶的具體地址,所以配送成本也相對較高。而社區團購則是采取的集中配送,訂單批量送給團長,運輸成本也大幅度下降。

3
團長發揮作用

社區團購的團長不僅能提供自己的門店作為提貨點,還能負責一些客服和售后的工作。除此之外,團長會積極主動地到處拉客戶。相比之下,生鮮電商不會有這樣的流量來源,需要持續拉新和維持留存。

所以,社區團購減少了產品損耗,降低了運輸成本、人工成本和廣告費用,利潤空間自然也就大了不少。

根據招商證券的分析數據,在團長扣點 10 %的前提下,社區團購的利潤率還有望達到 5 %,遠高于菜市場、前置倉模式的生鮮電商、店倉一體的生鮮超市。

那么,你看好社區團購嗎?

發布時間:2020-12-17 00:00:00
国产视频1区2区_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三级人_亚洲AV性色在线观看无码_色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